一直以来都被冠以“才女”、“独立”、“个性”、“有毅力”之类的称号,每次朋友向陌生人这样介绍我时,都让我惶恐不安,我深知这些赞美之词有虚夸的成分,自己远不如别人夸赞的那般优秀。正因为有此认知,所以不断地修炼,期待有一天可以达到自己认可的程度。
一直想要去西藏,并不期望内心可以得到怎样的净化,也不期望通过一场旅行就立竿见影地有所长进,但至少对于自己缺乏的宽容、豁达,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漠然、自我,可以有所顿悟,在今后的生命旅程中可以走得更轻松坦然。
或许是从未有所期待,所以收获的都是惊喜。原本以为自己会恐惧,会临阵退缩,但经历了青藏线全线高海拔的锻炼,竟让我对于海拔3600多米的拉萨有回到平原的兴奋。夜宿海拔4800米的安多,从头灌下的温泉让我再次感叹,造物主对于每一个生命禁区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原本以为自己是一个任性妄为、冲动随性、罔顾后果的人,但经历了21天的磨砺,坚持走完全程,最后一天在西安幸福地吃饭的适合,我恍然发现,原来自己竟然不如自己想的那般任性冲动。原本以为自己是拖延症患者,却原来有着超乎想象的行动力;原本以为共同进退可以对同伴多些包容,却原来那还是如此困难;原本以为独立是一种品质,却原来那也可以是一种拒绝的态度;原本以为……
21天,一万两千多公里的行程中,通过这样那样的瞬间,我发现原来自己竟然不是自己一直所想的那个样子,可能更优秀,可能更糟糕。对于这样的认知,有些措手不及,有些欣喜,有些挫败……但更多的是欣慰,欣慰我得以发现这样未知、真实的自己。这让我觉得前所未有的踏实。
大概确定了去西藏的时间后,我开始阅读五花八门的攻略,由于实在太过复杂,所以最终决定,一切随缘。在准备行囊、购置装备这件事情上,于我而言这更像是一种进藏仪式,不可或缺,但在后面的旅程中我发现,我准备的那一切除了药品外几乎都毫无用处,包括我为了每天都美美的拍照而准备的大量衣物,实际上我也只需要两身衣服即可。
取得了家人的支持,单位的许可,车轮已经跑起来之后,直到廊涿高速上,我都还没有出发的真实感,总是恍惚:这就出发了么?我真的可以到西藏去了么?后来我到达格尔木,我才踏实下来,西藏现在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我肯迈出那一步,便能即刻抵达。
结伴是一种缘分,同行是一种选择。出发时还没有那么深刻的感悟,在我们寻找羊卓雍错时、在我们通过通麦天险时、在我们前往墨脱时,都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同伴是多么重要。
前半程的青藏线,给我的感受是辽阔、是壮美,是一望无际的通透。青海湖旁边大片大片的油菜花,也像青海湖一样一眼望不到边。原本是想走绕湖公路,但转错了弯而误入这一片花海,这也是一种意外惊喜吧。前一天刚刚下过雨,太阳一出来,油菜花黄得晃眼,满眼都是金光灿灿的闪亮。我们买了特别的油菜花粉和花蜜,用这样的方式将这一片花海带回了家。到底是内陆的第一大咸水湖,青海湖大得像海一样无边无际,可又不像海,它是静美的,水面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镜面一样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不时飞过的海鸥。
过敦煌的时候,天气干燥得让我有快要被烤焦的感觉,一条平整的公路,两侧是沙漠和戈壁,车行几百公里出去,除了偶尔有车辆同行之外,没有县城、没有人家,在无人区穿越,车和人都很疲惫。只有到达哈密时,在一片黄沙中,路两侧多了一些卖哈密瓜和瓜干的摊位。穿越可可西里时让我感到兴奋不已,可可西里,光是听名字就觉得有很多诗意。在可可西里保护区,野生动物是真正的主人,一路上我们看到二、三十只野生的藏羚羊,还有为数不多的藏野驴、野狼、野兔等,怀着欣赏和敬畏的心慢慢靠近它们,才能融入这片荒原。1000多公里的高海拔无人区的穿越,令我欣慰的是,这辆已经三次进藏的老车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险之后,它依然在高亢地前进。
许是一路经过的美景太多,许是最初对拉萨有太多的想象和期望,以至于到达拉萨时我有些许失望,对于拉萨的直观感受就是一个高原上的小城,比起廊坊来说,小了一些,人口少了一些,繁华的古朴的老城区,相对清净的现代的城郊。看到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八廓街,那些如数家珍的热闹景点,毫无疑问,我最喜欢的是八廓街,女孩子特别喜欢逛街,去到哪一个城市,第一件事都是想去当地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逛逛街。在当年仓央嘉措会见情人的玛吉阿米吃了一顿大餐,如果让我评价,我想说看着那连绵的等位的队伍,那些大快朵颐的正在就餐的人,味道应该是不错,只是不合我的胃。我认为,应该是看景不听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同一道风景对于每个人都应该是有不同的触动点。至于美食,我想还是听美食不品尝美食吧,我那个思乡的胃在这21天的旅行里只心心念念家里平常的一餐饭而已。
川藏线不愧是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沿途美景数不胜数。
号称小江南的林芝没有让我失望,湿润的空气,满满的负氧离子,让我真的有置身江南的错觉,我只想说三四千米的高海拔在我眼里已经是像平原一样,完全无压力。一进林芝地区就像进入了原始森林,满眼都是绿,苍松的墨绿,苔藓的鲜绿,草原的碧绿,将熟未熟的青稞的黄绿,深深浅浅的绿意给我带来生命的震撼。穿鲁朗林海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过的画面,鲁朗也是当时所喜欢的那种美,弯曲的没有终点的林间小路,两侧随风呼啸而过的各样叫得上和叫不上名字的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树,穿林海时,鸟鸣啁啾,溪水潺潺,真真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墨脱,丛林深处,被人们关注、向往却始终无法完全探秘的最后净土。从波密到墨脱已经修通了公路,原本喜好越野的我还有些遗憾,而实际上,即使是修通了公路,那条路也是非常难走的。且不说路面塌方、山体滑坡造成的行车困难,也不说山泉倾泻而下造成路面湿滑,也不说穿隧道出来一头扎进雾里的惊诧,单说那些“几”字型、“之”字型甚至是羊肠型的弯路,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了,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沿途警察要做出“80公里限速4个半小时”的规定了。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想要看到美景的我们毫不犹豫地一路向前,山峰隐藏在紫色的云烟缭绕中,路旁千年松树直插云霄,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我承认我词穷了,那里的美使我无法表达出完整的轮廓,哪里都美,怎么看都美,怎样的表述似都有遗漏,我只能说,我还想再去墨脱。
墨竹工卡、工布江达、八宿、芒康、东达山口……每一处都有每一处的特色,然而经过了墨脱之后的我们,似乎对于这些景色都无动于衷了。到达丽江后,让我又兴奋了一下,第一是对于自己回到成熟文明城市的欣喜,第二就是对于购物欲的极大满足。丽江成熟的商业,各式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最爱的鲜花饼店、摩梭手工披肩、民族特色服饰还有很多手鼓店,还有各地美食集会的小吃街,当然最最多的要数酒吧了,看见酒吧门口的特色招牌忍不住想要吐槽,人们现在是把低俗当高雅了么?木府是丽江不得不去的地方,木府的建筑风格或者各种陈列都没能吸引我,反而是它的没落带给了我无限的遐想。
随后,我们驱车前往了大理,听着丽江小倩的歌,夜宿洱海旁,吹着洱海的风,吃着洱海的鱼,喝着这一路上我最最喜爱的大理啤酒,这一夜,睡得格外香甜。我发现我喜欢住在农家院,虎跳峡的那一晚和洱海旁,都是我喜爱的农家院,院主极和善,不厌其烦地解决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还会热心地给我们讲一些当地的掌故,虽然没有住在城市里那么舒适,但我爱这样的质朴。
这一路上,看到很多“骑行者”和“背包客”,尽管是有些泛滥的名词,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活得太过平常和普通的人来说,那无疑是一种高不可及的境界。在氧气稀薄的高原,走上三五十米都会让我气喘吁吁,我难以想象那些人是怎样的毅力支撑完那样高海拔的穿越。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一直听说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本不大能理解,西藏之行,使我真切感受到格外美丽的不是那些被传扬的着名景观,而是一路上不知名的自然风光。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我会再次出发。(政治部 姜晓霏)